从南极极寒到非洲高温,从长征五号“上天”到油田钻井“入地”,从青藏高原到热带海岛……一个个恶劣环境背后,一项项重点项目背后,都有这家来自济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赛瓦特(山东)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瓦特),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
从1993年伴随行业萌芽成长,到逐渐引领行业升级发展,32年里赛瓦特“逐光而行”,专注高中低压发电机组及相关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用“赛瓦特智慧”电亮一个个重点项目现场,用专业诠释可靠。
近日,走进赛万特生产车间,一条条智慧化生产线映入眼帘。激光切割机、数控板材折弯机快速运行、有条不紊,全自动喷塑生产线也忙碌运行,实现对相关这类的产品的智能化喷塑。这其中,最吸引人的还是运转高效的机器人手臂,只见它将需要加工的板材轻轻拿取,精准地放置到机床的加工位置,待板材被折弯、加工后,将其再次拿取,统一归类,自动化程度极高。
在灯塔装配线、机组装配线,一辆辆发电照明灯塔、一台台发电机组标箱严阵以待,等待着被装备、试运行、运输。为保证产品质量,赛瓦特建立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化多功能发电机组实验室、噪音实验室,以及能够模拟雨淋、高低温气候环境的实验室等,保证可靠品质。
“我们1993年成立,和行业一起萌芽发展,多年来一直专注产品研制与客户的真实需求的更好满足,多年发展中,我们先后研发行业首台带机底邮箱的背包式开式机组、首台厢式静音机组,全球首款矿山LED灯塔拖车等多个首款。”赛瓦特机械总工程师(研发部经理)张作林介绍,赛瓦特革新产品的推出,开辟了行业内的一个个崭新赛道,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多样的电力解决方案。
张作林边走边介绍,他指着一排发电机组说:“这是我们按照每个客户需求,定制的柴油发电机组。它有多重静音系统、喷涂PPG防腐蚀油漆、采用超大双层防漏机底油箱,搭载60°散热器,并能实现远程监控。这些机组客户已检验完成,即将陆续打包,发往沙特阿拉伯用于油田开采的电力供应。”
其实,不只油田开采,赛瓦特的产品被大范围的应用在电力照明、矿山开采、医疗用电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赛瓦特发电机组还被应用在长征5号运载火箭项目、中国南极科考站、中非矿用电站项目等。企业也曾在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项目3000万美元的项目订单。
研发部电气总工程师薄雷介绍,成绩的取得,是因为赛瓦特产品的可靠。“32年来,我们用品质和客户口碑,书写可靠。”他补充说,可靠就是向客户承诺过的品质,就一定能做到。据了解,为做到可靠二字,赛瓦特将每年营业收入的5%用于研发,建有国际先进的研发技术中心,获得近100项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
“在南极,我们的发电机组,被应用在昆仑、泰山、长城等科考站,负责为此处的科学家们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科研及生活用电供应。”薄雷回忆,与南极科考站的合作最早始于2012年,当年赛瓦特公司发往南极中山站3台300KW发电机组为南极科考工作提供电力护航,并在2022年,又为昆仑站等提供电力供应。
南极极寒天气较多,极端低温可达零下75℃,长年的低温严寒及盐雾腐蚀等恶劣条件,包括多种不可预测的突发情况,对人员的工作、生活及设备正常运行是严酷的威胁和极端的考验。“我们的发电机组属于长期持续供电设备,是南极科考站科研设备、科考人员以及所进行科研工作的生命保障,一次意外的停机可能将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及难以承担的后果。这也对产品可靠性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使用年数的限制不少于20年,必须适应南极极寒环境并确保不间断持续运行。”薄雷说,最终赛瓦特提出“一用一备一保养”的运行策略,即一套发电机组正常运行、一套发电机组作备电、一套发电机组进行保养,并每10天一更替,长时间无故障的可靠品质,最终赢得科考站科研人员的一致好评及信赖。
不仅如此,赛瓦特的产品还在油田钻井、矿山开采乃至长征五号运载项目上用作备电。“我们向文昌航天发射场提供了4台2000kW的开架式柴油发电机组,具有手动、自动、并机,并网,远程遥控及超强通讯功能。卫星发射前,机组并网运行。当市电发生故障时,发电机组直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为卫星发射提供较为可靠电力保障。”赛瓦特销售总监王超杰感慨地说,在重点项目、工业生产里作为备电时,责任极为重大,“因为一旦启用备电,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主电出现故障,我们就是项目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一定要做到比‘万无一失’更为完美,才能让客户安心,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除传统发电机组外,赛瓦特还布局了太阳能、燃气等新能源机组,形成了“TN”“VS”“K”“75”等多条产品线。“‘K’系列照明灯塔是赛瓦特灯塔中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之一,全液压控制管理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快速、灵活的操作,安全可靠。6盏超强照明灯或12个LED灯照射范围可达300米半径,并且它完全由太阳能供电,吸收太阳能10小时能够持续发电30小时,做到零电耗、零排放。”赛瓦特销售二部总监陈长洋介绍,灯塔搭载的太阳能移动车小巧灵便,移动迅速,时速能够达到80-100千米/时,丝毫不会拖慢生产效率。
据了解,赛瓦特于1993年在深圳成立,2006年通过招商引资落地济宁高新区,最终在2013年将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整体搬迁到济宁高新区,成为集团新总部。“高新区的政策好,政府给予我们很多扶持政策,人才政策也无微不至,让我们体会到了家的温暖。”王超杰说,济宁当地技能工人数量多,生产效率高,经营成本低也是赛瓦特搬迁的原因。
近日,首台基于重庆康明斯K50N发动机的燃气发电机组,在赛瓦特山东工厂成功下线,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赛瓦特总经理吉明建说,这不仅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双方将世界顶尖技术转化为满足全球市场高端装备能力的体现。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深化合作,将燃气发电与光伏、储能结合,打造一站式综合能源站;聚焦赋能智能,为机组配备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平台,实现智能监控与预防性维护。并持续扎根实业,做中国制造业可靠的动力伙伴,为矿山、油田等能源行业提供清洁稳定的电力,助力中国制造的绿色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