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复杂严峻、产能过剩等多重坏因影响,内地纺纱企业正面临“同质竞争难持续、成本高企利润薄”的生存考验。告别“低成本厮杀”,转向“创新驱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可持续”,成为纺企突围的必由之路。
在此背景下,11月6日-8日,由中国纱线网主办、江苏海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冠名,常德经纬摇架科技有限公司、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徐州市嘉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儒兴棉麻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海马科创杯”纺纱新产品研究开发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山东淄博盛圆国际酒店召开。本次会议汇聚棉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技术骨干及行业专家等300余位代表参会,以“创新驱动·升级发展”为主题,精准聚焦“新产品研究开发”与“新技术应用”两大核心,既邀请行业领袖解读宏观趋势,又组织专家分享实操技术,还实地探访优秀企业,为参会代表搭建“学政策、学技术、学管理”的三维交流平台,为内地纺企“破局求生”提供了“工具箱”和“指南针”,助力企业破解困局、共探转型路径。
会议同期举办了2025棉纺织行业“金蓝领网络大学堂”表彰与“金轮杯”第三届全国梳理知识大奖赛颁奖仪式,并组织代表参观山东祥瑞祥纺织有限公司、滨州市茂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标杆纺企,为行业献上一场兼具思想高度与实践价值的盛会。
开幕式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中国纱线网总裁鞠彦军,盐城市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江苏海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立秋为大会致辞,以“务实、创新、突围”为基调,剖析行业痛点,阐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深入解读了当前行业的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了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具体数据和实例,剖析了行业的发展优势,并鼓励纺织企业注重技术与管理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精准把握市场趋势,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纱线网总裁鞠彦军指出,当前纺织企业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转型的契机。内地纺织企业需跳出常规纱线的红海竞争,聚焦新型纤维、功能性纱线等蓝海市场。本次会议的专家报告与企业参观,将为大家提供差异化发展的新思路,凝聚行业共识,一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江苏海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立秋强调,智能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次会议为行业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平台,意义深远。海马科创纺机深耕粗细络升级改造领域,秉持“主机焕新、系统换芯”的技术理念,始终致力于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产品。并郑重承诺,海马科创将持续以核心技术助力纺织企业降本增效,与纺织企业携手并肩,共谋发展大计。
会议开幕式后,两场重磅颁奖环节相继举行,为行业优秀企业与个人加冕,传递“重视学习、深耕技术”的行业导向。
2025棉纺织行业“金蓝领网络大学堂”由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联合主办,150家企业、1086名学员参与,课程聚焦“棉结、细纱断头、毛羽、横档”等生产顽疾。经过3个月线上学习,孚日集团、山东魏桥、鲁泰纺织等20家企业凭借优异成绩获“学习成绩领先企业”称号。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中国纱线网总裁鞠彦军、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高林郁为获奖企业颁奖。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高林郁总结时强调:“金蓝领培训是行业‘育人才、强基础’的关键抓手,未来将持续为纺企培养技术骨干。”
自5月开赛以来,“金轮杯”第三届全国梳理知识大奖赛吸引了600家企业、3000人参赛,累计考试人次超41万。11月6日晚的“摘星夺魁”现场赛决出最终奖项:山东魏桥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王和涛斩获“金奖”(奖金2万元),张家港市太平洋氨纶纱线有限公司王伟、泉州明恒纺织有限公司邹龙江获“银奖”,山东铭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张春波、山东博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张玉启、中江县金辉纺织有限公司孙春明获“梳理大工匠铜奖”,福建永安川龙纺织有限公司余建武、滨州魏桥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李海峰等14人获“梳理工匠奖”。孚日集团等10家企业荣获“学习优秀型企业”称号。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武对“金轮杯”第三届全国梳理知识大奖赛进行了总结,回顾了历届赛事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向各位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们致以诚挚的祝贺。期望通过这一大奖赛,逐步推动梳理技术的持续进步。
11月7日全天的专家报告环节,11位行业大咖从“宏观趋势、技术创新、产品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四大维度进行了主题报告,内容兼具“高度与落地性”,深受与会代表好评。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在《我国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中,聚焦当前棉纺织行业经济运作情况、环境变化及“十五五”发展规划。董会长指出新疆产能快速扩张,凭借政策红利与成本优势,对内地纯棉纱企业形成竞争压力。指出行业面临国际经济下行、贸易保护主义、国内消费不足等多重挑战,内卷式竞争风险加剧。“十五五”期间,行业将夯实产业基础、强化科学技术创新、深化绿色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避免恶性竞争,同时聚焦时尚健康需求,完善产业链生态,加强人才教育培训与社会责任履行,坚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向。
中国纱线网总裁鞠彦军在《新疆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及内地纺企的发展探讨》中指出,新疆依托国家战略定位与政策红利,纺织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产能规模逐步扩大,但行业面临国际打压、区域竞争激烈、效益下滑等挑战。新疆企业应聚焦高品质纯棉纱及常规混纺线,内地纺企则需向差异化、细分化、高端化等方向突破。
江苏海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陈云在《主机焕新、系统换芯,粗细络全面升级改造助力纺纱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报告中强调,海马科创深耕纺织装备智能化改造领域,针对行业用工荒、设备低效等痛点,推出“主机焕新+系统换芯”解决方案,聚焦粗细络升级改造,涵盖智能集体落纱、托盘供纱等核心技术,可实现省工省力、提质增效、降本减耗,回收周期短,助力纺织企业智改数转,迈向高质量发展。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桂亚夫教授的报告《关于纤维面料的相关讨论》围绕着纤维面料展开,介绍了各类纤维的优缺点与面料特征,通过莱赛尔、聚乳酸等8个热门面料案例与传统面料性能、适用场景的对比分析,指出新型面料与传统面料各有优劣,需依据场景选择。
山东祥瑞祥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景兰在《学习民间传统文化成就幸福企业》的演讲中,分享了企业以民间传统文化为核心,构建独特企业文化,投入大量资源开展员工素质培训与人文关怀,建设托管中心、健康中心等设施的经验。通过与纱线网深度合作进行技术改造与工艺创新,荣获多项专利,获得多项荣誉。
常德经纬摇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昌勇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赋能产业升级》中,对比分析了圈簧、气动、板簧三种加压形式,介绍了弹簧摇架在压力稳定性和节能方面的优势,及整体半释压等技术创新亮点。公司产品涵盖多系列摇架及上销,适用纺纱范围广泛。
太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袁保卫的《面对严峻的市场之间的竞争,项纺选择了艰苦的转型之旅》,分享了拥有56年历史的项城纺织,在面对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和新疆棉纺产能不断扩张的双重压力下,整合多种纺纱技术优势,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成功转型到麻棉混纺领域,实现多款混纺及纯麻产品量产的经验与体会。
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泊金在《柔性梳理技术在差别化纤维纺纱的应用探讨》中,阐述了差别化纤维纺纱采用柔性梳理技术的必要性。认为梳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差别化纤维的特性,通过优化设备结构、强化预处理等措施匹配差别化纤维梳理要求,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纤维损伤。
河北佰斯特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建峰在《行业新场景下纱线新产品开发实践》中指出,当前疆外纺企面临多重压力,产品升级是主要出路。提出8种升级路径,分享了汉麻/丽赛/棉混纺等三类产品的开发实践与质控要点,为中小企业新产品研发升级提供参考。
徐州市华晟纺织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张金帅在《高品质纱线管理体系要点》的报告中,阐述了华晟纺织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从思维战略、运营执行、组织保障等多重维度全方面实施,在质量提升、效率优化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并凭借强大的品牌效应,与中高端客户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中国纱线网高级咨询师王学元在《基于织造要求的纱线质量控制策略》中,分析了物测性指标的缺陷与监控要求,强调稳定性和关键指标的重要性,指出纺纱企业在纱线质量管理中重视物理测试性指标、忽视稳定性与关键性指标的危害。提出工艺质量管理需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
与会代表普遍反映,专家们所讲内容并非“空泛理论”,而是直击公司制作中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措施和思路具有实际操作性,回企后即可落地应用。
11月8日上午,参会代表分批次参观滨州市茂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与山东祥瑞祥纺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在“严峻形势下保持稳健运营,无亏损、员工收入稳步提升”,成为行业标杆。
茂泰纺织以先进的生产设备、高质量的产品、广泛的市场覆盖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推动企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以“科技 + 人文”双驱动筑牢企业稳健发展的根基。
祥瑞祥以“育人第一”为宗旨,打造“学习型”企业,构建起以孝道文化为主线,军事文化、福分制文化为双翼的特色文化体系,以厂为校、以车间为教室,通过晨会拍手诵《弟子规》等日常仪式传承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11月7日晚,“海马科创之夜”招待晚宴在酒店华夏厅举行,简约而热闹的氛围让300位代表放松交流。晚宴伊始,中国纱线网常务副总裁孙其海、江苏海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陈云为晚宴致辞,感谢参会嘉宾的大力支持。
晚宴上,精彩的互动节目和一轮轮的抽奖不断将气氛推向高潮。中国纱线网运营经理宋苗苗主持了晚宴。
3天的会议虽短,但会议的结束不是终点,大会为代表们留下了“突围的思路、落地的技术、同行的资源”,将会成为行业“创新升级”的新起点,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凭借差异化、智能化实现新的突破。



